雷陵:通而后达,精于肝胆~发表时间:2024-07-12 16:10 1963年,雷陵出生于房县一个偏远乡村,从小聪明好学。雷陵回忆,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村民们生病了大都自己挖草药吃。雷陵小时候得了打摆子(疟疾),每次发作时要么冷得发抖,要么发高烧,非常难受。 “我们村小学一位本地老师知道后,就喊我说,‘走,带你去挖药。’然后就在附近山上、田间地头挖了几种草药,吃了后就好了。”雷陵告诉记者,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发现中医中药的魅力,平时不起眼的草竟能治病救人,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从医的种子。后来雷陵从医后,将小时候治疗打摆子的方子整理,还刊发到《北京中医》杂志上。 雷陵初中毕业后考上郧阳中学,由于当时家里条件差,姊妹众多,父亲让他去上中专——郧县(现郧阳区)卫校。 1981年,雷陵毕业后被分到房县土城镇卫生院,跟随一名老中医学习把脉问诊、配制中药、施用中医外治疗法。他上手很快,悟性极高。1987年,县里组织医疗业务竞赛考试,雷陵是中医类第一名。由于成绩优异,县里调他到卫校教书,但雷陵更希望从事临床医学,直接为患者解除病痛。一年后,他又被调到房县中医医院,在那里工作了10年。1998年,雷陵被调到十堰市中医医院工作。 “雷主任,前段时间去检查,我的肿瘤已经缩小至6cm了,幸好当初找到了您......”诊室里,患者张先生欣喜地表达对雷陵的感谢。 2019年,家住安徽合肥62岁的张先生查出肝右叶患17.5cm巨大血管瘤,右腹部鼓起一个大包,肿瘤几乎侵占整个肝脏。如此巨大的肿瘤实属罕见,张先生尝试手术切除肿瘤,但是多家医院均告知手术评估需要切除70%以上肝叶,手术后基本没有生存的希望,无法施行手术。他放弃手术治疗的方法,开始全国各地遍寻中医。 3年前,张先生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十堰市中医医院肝病科是国家级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尤其是雷陵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经验丰富,张先生便和家人慕名来到十堰就诊。 根据中医辨证,雷陵诊断张先生属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是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脾失健运、血瘀痰阻引起的肿瘤,于是为张先生开了以调理气血为主的中药汤剂内服,再配以中医外治特色疗法——道药化瘤克癌膏外敷。并依据中医子午流注学说,采取夜敷昼取方法,更有利于药效发挥,起到疏肝行气、活血化痰、祛瘀散结的作用。 与此同时,雷陵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养,通过练习太极拳调身、调息,达到机体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血瘀消散。 15cm、10cm、8cm、6cm......3年时间,肿瘤逐渐缩小,张先生的腹部从肉眼可见的“大包”逐渐变得平坦。目前,他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雷陵提醒:得了癌症不要过度担忧,应积极对待、积极治疗。可以通过手术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中医药进行调理,通过辨证论治方法改善症状,控制肿瘤蔓延,提高生存质量,带瘤生存。 几年前,雷陵接待了一位晚期乳腺肿瘤病人,因为肿瘤细胞扩散无法手术,医生估计只能存活半年。无奈之下,患者来到市中医医院寻求帮助。根据体质和症状,雷陵为她开具了中医汤剂、特色制剂等进行调理。此外,每年的冬令进补,她都积极参加。经过治疗后,虽然肿瘤并没有消失,但生存期延长了几年,她每天早上还能出去慢跑、锻炼身体,实现人与肿瘤的和谐共生。 一位武汉的肝癌晚期患者,因服用靶向药产生副作用导致全身发黑、手起泡,甚至无力行走,慕名来找雷陵。雷陵以扶正、补气为主,为其开汤药,患者坚持服用半年后,症状逐渐改善,不久后恢复正常行走。 雷陵以中医药学为基础,应用现代科研方法及制备工艺,采用道地药材研制出7种肝病制剂及12种外治特色疗法,创立了辨证使用复方系列内服汤剂与系列肝病中药制剂,如脐火炙、穴位贴、自治制剂软肝丸等,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疑难重症,他带领科室在技术攻关和中医规范化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肝病系列制剂与特色疗法,不断改进工艺,提高疗效,临床验证屡获良效。他提倡的带瘤生存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 不仅是肝胆病,雷陵在其它内科疾病的中医药诊治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行医之路,工以致诚,行以致远。”雷陵说,他将继续做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守护更多百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