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刘吉善大师︱仁心济苍生,仁术传八方发表时间:2024-05-15 17:22 刘吉善 大师 刘吉善,生于1953年10月,1976年参加工作,曾在竹山县柳林卫生院、竹山卫校、竹山县中医院、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工作,1995年8月调任至十堰市中医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医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2013年10月退休,2024年5月14日13时46分因病逝世。刘吉善大师是中医疑难杂病专家,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北中医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传承带教专家、湖北省“中医名师”、“知名中医”、十堰市首批“十大名中医”、“十堰市突出贡献专家”。他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40余年,临床技术全面,对中医治疗现代“文明病”,内、外、妇、儿疑难症诊治均有独到研究,先后在国际、国内重要医学期刊上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0余项。 刘吉善大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父亲学医。少年时,他看到父亲行医把一个个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一个个病体强壮起来,他感觉到中医治病救人的神奇;从方圆百里无数患者及其家人感激的眼神中,他领悟到了当一名医者的神圣;他跟随父亲一同采药、制药,看到父亲把草药的根、茎、叶、花、果切碎、炮制后,分门别类上药柜,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配药,治好了一个个的病人,他感到了中草药的非凡功效。就是这些亲身经历,使他从小坚定了立志从医的信念,产生了对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基于这种信念和兴趣,青年时期的刘吉善一边随父亲采药行医,一边博览医籍,先后详细阅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辩》、《本草纲目》等医学巨著,奠定了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正是因为厚实的基础理论,使得后来刘吉善大师在湖北中医学院攻读中医专科函授时候,破例被学院聘为兼职教师。 刘吉善大师长期基层行医和不间断从事中医临床经历,为他积累丰富的全科中医经验夯实了坚实基础。他擅长中医药治疗多科疾病,例如内科疑难杂病、疮疡皮肤外科、外感热病、中医治未病、妇科疾病、免疫力低下、白领阶层亚健康疾病等。他中医药基础理论功底厚实,中医药文化知识渊博,把脉问诊整体观发挥精当,遣方用药君臣佐使组合经典。 从上海远道而来的42岁黄女士,西医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兼有寒热往来,面肤轻度肿感、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等表现,以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痛苦异常。经刘吉善大师把脉问诊,断定为下焦湿热兼卫气不足,予以藿香正气散加滑石、灯芯草、淡竹叶、白芍、山药等,调治二周余,未再犯病,周女士感激不尽。 刘吉善大师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经验尤为丰富,遣方用药最显著的特色是藿香正气散加减,在平时开出的处方中使用频率特高。该方是在《温病条辨》五加减正气散的基础上加入辛凉及扶正药,变外感专方为内科杂病效方。临床上常见邪滞导致正虚而病又不去,外感表证罢而入里后,表里之邪互为因果,缠绵不愈。加之病人求医过程中抗生素应用过量所致营卫功能紊乱等因素,这时西医优势难以显现。采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如对放化疗后的癌症患者、慢性肾病及泌尿道反复急性感染者、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者,加减运用,常取事半功倍之效。 男童孟镭,自一岁至八岁,重复感冒,久治不愈,发病间隔期未超过三周者,面黄肌瘦,夜间汗出,纳差厌食,常发烧,咳嗽,扁桃体肿大,舌红少苔,脉细滑。刘吉善大师诊断为脾肾两虚,营卫不和,予以藿香正气散加全蝎、大枣、连翘、二花、党参等,调治一月,体重增加七斤,发病较轻,后治三月基本恢复正常。 刘吉善大师医德高尚,对来诊的病人,他总是热情相待。为了让患者少等候,得到及时地治疗,他上班坚持少喝水或不喝水,以避免上厕所耽误看病时间。在他坐诊时间里,没有一次按时下班,无论时间多晚,无论冬寒夏热,还是饥渴疲劳他都认真细致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方才回家,甚至有时病人一个个满意而归,他却因为坐诊时间太长,双腿麻木,一下子竟站不起来…… 刘吉善大师始终放心不下长期信任他追随他的病友们,退休不退岗,继续接受医院返聘坚持坐诊,一年四季,他总会按时接诊,尽量不耽误患者的时间,偶尔因为出差或外出开会,他总要安排学生提前告知,不让患者白跑一趟。遇到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他还会主动上门把脉问诊,让患者感动不已。 为了减轻众多慢性病人的痛苦,针对长期服药造成反应迟钝、脑功能下降等医学难题,刘吉善大师翻阅大量古代医典,结合自身积累的临床经验,相继整理开发出了多种纯天然无副作用的中药膏丹丸散,这些简便验廉的中药制剂深受患者欢迎。近年来,刘吉善大师结合新的疾病谱变化,相继设计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舒畅饮治疗神经衰弱(重症)的临床研究》、《玉真益寿冲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科研课题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并分别获市政府科研三等奖和二等奖。制剂专药《开心丸治疗抑郁性精神病临床研究》获准省级科研立项。 刘吉善大师曾治愈过的疑难杂症经典病例数不胜数,对此,他却很淡定:“古人留给我们博大精深的医术确实很神奇,我们需要研究继承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他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牌匾锦旗,“再世华佗”、“保健神医”等一个个赞誉之辞都是患者对他的肯定和认可。 2012年底,刘吉善大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师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这在当年不仅是十堰地区唯一一人,在全省各市州也仅有三人入围。在刘吉善大师的悉心带领下,十堰中医骨干汪洋、范海斌、刘安平等一批学术传承人潜心研究,在整理医案、学术传承、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临床带教等工作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开展科研10余项,整理出版专著5本。 刘吉善大师不仅热爱中医、献身中医药事业的精神为人称道,他在中医药学术、思想、以及中医药文化领域的独到研究也为同行首肯。1995年,刘吉善大师根据马王堆出土文物、文献,研究并撰写了《汉字文化证实中国最早医书有针法——论马王堆医书中的“久”》一文在同年首届中国医学文化。 昨日,杏林翘楚、德高望重的刘吉善大师因病辞世。他的离世是十堰中医界的一大憾事,他高尚无私的医德风尚、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和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以及他对学徒的关爱和教导,是我们学习和追寻的榜样。 刘吉善大师一生勤于学习,善于临床,精于岐黄,以其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十堰市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沉痛缅怀,永远追寻大师的脚印走下去,为传播十堰中医药文化一路前行。 大师百年,恩泽绵长! 助佑中医,万代永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