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特色专科
就医指南
名医风采
寻医问药
科室介绍
网上问诊
医院简介
领导团队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就诊须知
预约挂号
伦理委员会
杜学辉:及时防治,远离疼痛~
发表时间:2023-08-25 09:21
十堰市中医医院
疼痛科主任
杜学辉
畅聊
“正确认识疼痛,助您轻松生活”
壹
什么是疼痛性疾病?
杜学辉:
国际疼痛学会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疼痛始终是一种主观体验,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疼痛与伤害性感受不同,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感觉神经元和神经通路的活动并不代表疼痛;人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学习、感知疼痛并认识疼痛的实际意义;个体对自身疼痛的主诉应该予以接受并尊重;疼痛通常是一种适应性和保护性感受,但疼痛同时也可能对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总之,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新的定义除了重申主观感受的重要性,同时综合考虑到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四个相关因素。孤立的疼痛是无法界定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疼痛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刺激性质
1.机械
性痛
(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
2.温度性痛
(是指某些疾病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疼痛。)
3.化学性痛
(组织受损或有炎症反应时,化学物质的升高超过阈值时所产生的疼痛,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感染性疾病时。)
(二)按发病机制分类
1.伤害性疼痛
由发炎或受损的组织激活相应的疼痛感受器所致,又分为躯体性(如退行性关节病、肌筋膜疼痛、肢体创伤)和内脏性(如心绞痛、胃痛。)
2.神经性疼痛
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分为外周性(源自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如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神经根病理性疼痛)及中枢性(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如丘脑痛、灼性神经痛、幻肢痛)
3.心因性疼痛
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心理冲突、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因素的困扰而用厌恶和不愉快的感觉及夸张的语言和行为来解释描述疼痛。患者往往四处求医,反复做各种检查,疼痛始终得不到缓解。
(三)按疼痛感分类
1.快痛
在皮肤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的一种定位清楚而尖锐的刺痛,在撤除刺激后又很快消失。
2.慢痛
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
3.顽固性痛
某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虽然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和各种止痛药物治疗,疼痛不能缓解,反复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疼痛。
(四)按疼痛强度分类
1.轻度痛
疼痛可以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的疼痛。
2.中度
痛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患者要求用镇痛药,睡眠受到干扰的疼痛。
3.重度痛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到干扰的疼痛,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
4.极度痛
为一种持续性剧痛,伴有血压、脉搏等变化。
(五)按疼痛发作的规律分类
1.一过性疼痛
指疼痛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很快消失的疼痛。
2.间断性疼痛
不定期的、没有规律性的疼痛。
3.周期性疼痛
疼痛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4.持续性疼痛
由于机体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持续性痛觉。
(六)按表现形式分类
1.原发痛
组织内的神经末梢直接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产生的疼痛。
2.牵涉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牵涉痛,如心绞痛引起的左上肢牵涉痛。
3.放射痛
又称扩散痛,是指神经的一个分支受到刺激或损害时,疼痛除向该分支支配区放射外,还可累及该神经的其他分支支配区而产生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放射痛。
(七)按病程长短分类
1.急性痛
在几小时、几天直至3个月以内可缓解的疼痛。
2.慢性痛
持续3个月及3个月以上的疼痛。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其他慢性疾病时间的界定,把持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
贰
长期慢性疼痛有什么危害?
杜学辉:
随着现在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长期慢性疼痛的患者越来越多。慢性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潜在组织损伤或与这类损伤描述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与情感的体验。慢性疼痛一般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的疼痛。
1、心理功能改变是慢性疼痛患者的主要症状。
研究发现,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状态较高血压、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差。慢性疼痛患者中,多数人均存在抑郁、焦虑症状,且难以控制的疼痛是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抑郁、焦虑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另外,由于长期疼痛导致患者的社会活动受限,家庭依从性增加,加上反复就医未果,医疗费用负担过重,也导致患者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自暴自责等心理,甚至导致轻生、厌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生理功能下降与慢性疼痛患者长期受疼痛的困扰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73%的慢性疼痛患者为严重的疼痛,甚至难以忍受,27%的患者为中度疼痛,轻度疼痛患者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疼痛。不同部位疼痛可导致相应部位及有关脏器的功能障碍,导致体质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降低生活质量。
另外,研究还发现,42%的慢性疼痛患者存在睡眠差或失眠的现象。其中83.9%的睡眠问题是由疼痛所导致的,这是由于夜间持续的疼痛导致患者入睡困难、易醒、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睡眠效率低。因此,慢性疼痛患者白天多有烦躁、精神不佳及困倦等症状。
慢性疼痛的损害具体而言:
对心血管系统:
疼痛刺激可引起机体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加,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
对呼吸系统:
胸腹部疼痛引起的肌张力增加,可造成患者呼吸系统的通气功能下降,使患者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长时间的呼吸做功增加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对免疫机制:
由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患者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受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肿瘤患者因体内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下降和数量减少等免疫改变,可导致肿瘤转移或复发。
对凝血功能:
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对肌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使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导致血栓或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
对内分泌系统:
疼痛可引起体内多种激素的释放,导致高血糖、蛋白质和脂质分解代谢增强,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
叁
夏季有哪些常见疼痛性疾病?
杜学辉: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电扇和空调便成了避暑降温的必备。长时间身处空调房间或电扇直吹,人们的一些身体部位如头面部、肩颈腰背部、下肢关节等,容易受到风寒之邪侵袭,容易导致头痛、面神经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痛等疾病的发生,一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也可能因此诱发,症状加重。
另外,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不少人有吃夜宵的习惯,晚上一顿烧烤、火锅、小龙虾,再加上几杯啤酒下肚,半夜脚趾、膝盖就开始疼了,严重的甚至痛得脚不能下地,不能走路。这种情况多半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表现。痛风性关节炎主要因为血尿酸升高,在受凉、创伤、饮酒等理化因素影响下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刺激关节滑膜、软骨及软组织产生的局部无菌性炎症。
在中医理论中风寒湿邪致病有两个重要病因,汗出当风和久伤取冷。汗出当风是指在出汗后,肌肤腠理开泄,汗液流出,此时贪凉吹风,风邪便借由开泄的汗孔侵袭人体,如果同时伴有体质虚弱或劳累、熬夜等因素所致正气不足的情况,就会导致疾病发生,出现肌肉关节僵硬、疼痛。久伤取冷则是在过度劳累或运动后,肌肉、筋骨损伤,长时间在寒冷的环境中,就会导致寒湿滞留而致病。夏季暑湿当令,室内外温差大,这两种病因都非常常见,因此颈肩腰腿痛、肢体关节痛等症状在夏季也非常易发。
肆
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疼痛性疾病?
杜学辉:
夏季尤其是三伏时节,阳气浮于外,腠理易开,易祛邪。同时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借助自然之阳,辅助人体阳气驱散体内风寒湿之邪,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对于冬季或感受风寒湿邪后容易发作、加重的疾病,冬病夏治可以达到根治或增强疗效的作用。另外,夏季也是阳虚体质的人群储蓄体内阳气的最佳时期,根据天人合一理论,在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时候加以调理,可以使人体虚损的阳气得以补充,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所以适合冬病夏治的疼痛性疾病主要有两大类:
1.中医辩证属风寒湿邪痹阻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具体包括颈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痛、产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关节凉痛、受凉后或夜间或阴雨天疼痛加重为主要表现的类型。
2.阳虚或寒湿体质的人群,主要症状表现有怕风怕冷、倦怠乏力、四肢关节凉痛、手脚冰凉、颈背腰腹部冷痛、宫寒痛经、腰腿酸痛无力等等。
分享到:
联系电话:(0719)8792997 急救电话:(0719)8792195 ICP备案:
鄂ICP备2023022208号-1
十堰市中医医院位于顾家岗丹江路1号,乘坐2路、9路、10路、12路、13路、25路、26路、59路于中医院站下车即到
会员登录
登录
免费注册>
其他账号登录:
◆
我的资料
◆
客服一
◆
官方微信公众号
◆
留言
◆
查看网站
◆
回到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