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中心:酷暑难耐,温馨小提示助力健康管理!发表时间:2023-08-01 09:06 炎热的夏季,唯有空调是解暑神器,大家都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靠空调度过整个夏天,但这也导致了“空调病”泛滥。 其实,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病名,但过度的人工制冷,增加了风寒邪气外袭人体的机会,容易造成人体正常机能紊乱。温度过低的空调风,容易让机体感受风寒之邪,会引发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则出现关节疼痛不利、头痛、头晕等症状。 十堰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医师余冬月介绍,“空调病”多为风寒犯表,继而发展为外寒里热、脾胃湿滞和中焦湿热等证。夏季人体皮肤腠理开泄,可以借机养护阳气,科学调理身体,做好健康管理。 元朝《丹溪心法》说过:“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古代中医早已有了健康管理的意识,或许健康管理也应返璞归真,从中医的核心理论“治未病”中寻求正确的健康管理之道。健康管理倡导的理念是未病先防,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或促进疾病的康复、防止疾病转变的目的。 十堰市中医医院将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医院战略性发展规划,探索建设以中医“治未病”为核心,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主要内容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架构新体系。 四季养生是依据四时变化调整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是中医学顺应自然,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正如每年最热的7、8月份,受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温烦躁等影响,容易诱发心梗、脑卒中等各种疾病,此时需提高警惕,更要加强健康管理。 下面,余冬月就为大家介绍几项高温时节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 01、不宜在高温时间段外出 避免在10时-15时这段时间外出,必须外出的话做好防晒三部曲:防晒霜、遮阳帽或遮阳伞、墨镜。 02、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后大量出汗,不宜大量应用白水,喝些淡盐(糖)水更好,注意掌握度。 03、及时补充水分但少喝饮料 预防中暑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每天喝1.5至2升水,少喝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多吃夏天的时令蔬菜水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如桃子、西瓜、甜瓜等。 04、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05、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吃些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06、保证充足睡眠,午睡不宜过长 夏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容易感到疲劳。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07、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开足电扇,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08、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6度以下。 09、不宜佩戴金属首饰 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10、中暑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人在高温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疲乏、头昏、眼花、乏力、恶心、动作迟缓、胸闷、心悸、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即为先兆中暑。应立即停止活动,找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 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缓解。若症状不减反增,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胸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救助电话。 |